廉政时评
守护城市“绿肺”
从贵州省贵阳市老城区出发,一路向北,不到半小时车程,便来到一处森林公园——长坡岭国有林场。这里树木葱郁,百草丰茂,仿佛都市中的秘境。
长坡岭国有林场建立初期仅2900亩,经过几代人接力坚守,数十年精心栽培,点点幼苗蔚然成林,荒山披上了绿装。二十世纪末,林场不再进行经济林生产,将重心转向育林养护,并正式对外开放。近年来,长坡岭林场积极引入智慧管护技术,扎实推进生态修复,精心打造科普展厅、修建生态步道、优化市民游玩体验,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民生服务融合的新路径。如今,占地1.2万余亩的长坡岭林场已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,百年前的荒山蝶变为城市“绿肺”。
城市环境之变,折射出发展理念之变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从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,到提出“集中力量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”,再到强调“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”,我国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、人居环境更加优美。思路一转,天地顿宽,新的发展动能由此孕育而生。长坡岭林场的蜕变是一个缩影,如今的贵阳拥有上千个城市公园,森林覆盖率达55.3%,绿色经济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0.2%。坚定不移走“生态立市”之路,贵阳用自身发展,印证了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
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成于统筹落实,贵在久久为功。长坡岭林场从造林到护林的任务重心虽在转换,但几代护林人改善城市生态、造福一方百姓的初心始终如一,这份向“绿”前行的坚定并非个例。福建厦门的筼筜湖曾因工业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,导致水体发黑发臭。当地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治理,30多年时间里完成5次全湖清淤,让“筼筜夜色”再现光彩,成为城市新名片。秉承“把最美的沙滩留给百姓”理念,多年来,厦门坚持修复海滩、兴建海洋与湿地公园、拓展城市绿色空间,终成享誉中外的“海上花园城市”。如今的中华大地,景致缤纷、绿意盎然,这是“生态本身就是价值”的有力证明,也是“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”的生动注脚。
青山不语,绿水知心。建设绿色宜居城市,绝非朝夕之功,但当守护城市“绿肺”成为一种共识,深深融入发展血脉、市民生活,生态环境也必然以葱茏绿意,回报我们内心深处那份对诗意栖居的向往。(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张思诺)